夏季肠炎不可怕,可怕的是分不清肠炎的这些特点!
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
1.轮状病*肠炎:
轮状病*是秋、冬季婴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,故曾被称为秋季腹泻。
呈散发或小流行,经粪-口传播,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。
潜伏期1~3天,多发生在6~24个月婴幼儿,4岁以上者少见。
起病急,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,多数无明显感染中*症状。
病初1~2天常发生呕吐,随后出现腹泻。大便次数及水分多,呈*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,无腥臭味。常并发脱水、酸中*及电解质紊乱。
轮状病*感染亦可侵犯多个脏器,可产生神经系统症状,如惊厥等;有的患儿可表现为血清心肌酶谱异常,提示心肌受累。
2.诺如病*性肠炎:
全年散发,无明显季节性,暴发易见冬季和冬春季(11月至下年2月)。该病*是集体机构急性暴发性胃肠炎首要致病原,发生NoVs感染最常见的场所是餐馆,托幼机构,其次还有学校、家庭等地点,潜伏期1~2天,急性起病。
首发症状多为阵发痉挛性腹痛、恶心、呕吐和腹泻,全身症状有畏寒、发热、头痛、乏力和肌痛等。可有呼吸道症状。吐泻频繁者,可脱水及酸中*、低钾。
本病为自限性疾病,症状持续1~3天。
3.肠腺病*肠炎:
本病全年均可感染,以夏季稍多见。
常侵犯2岁以下婴幼儿,潜伏期3~10天。
以水样泻为主要临床表现,半数患儿伴有脱水和酸中*。
病程长,可达14天。粪便排病*可持续1~2周。周围血象检查一般无特殊发现。
4.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:
本病多见于1岁以下的小儿,5~8月份为发病的高峰季节。潜伏期1~2天。
起病较缓,大便次数每日可达5~10次,大便呈*绿色蛋花汤样,有发霉臭味和较多黏液。
镜检有少量白细胞,偶有脓细胞。常伴呕吐,多数患者无发热及全身中*症状。
重者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脱水表现及代谢性酸中*;病程7~14天。
5.侵袭性细菌(包括侵袭性大肠杆菌、空肠弯曲菌、耶尔森菌、鼠伤寒杆菌等)引起的肠炎:
全年均可发病,多见于夏季。潜伏期长短不等,常引起志贺杆菌性痢疾样病变。
根据病原菌侵袭的肠段部位不同,临床特点各异。
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,高热甚至可以发生热惊厥。腹泻频繁,大便呈黏液状,带脓血,有腥臭味。
常伴恶心、呕吐、腹痛和里急后重,可出现严重的中*症状,如高热、意识改变,甚至感染性休克。
6.抗生素诱发的肠炎:
金*色葡萄球菌肠炎:多继发于使用大量抗生素后,病程与症状常与菌群失调的程度有关,有时继发于慢性疾病的基础上。
表现为发热、呕吐、腹泻、不同程度中*症状、脱水和电解质紊乱,甚至发生休克。典型大便为暗绿色,量多带黏液,少数为血便。
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和成簇的革兰阳性球菌,培养有葡萄球菌生长,凝固酶阳性。
伪膜性小肠结肠炎:由艰难梭菌引起。除万古霉素和胃肠道外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外,几乎各种抗生素均可诱发本病。
可在用药1周内或迟至停药后4~6周发病。
亦见于外科手术后,或患有肠梗阻、肠套叠、巨结肠等病的体弱患者。此菌大量繁殖,产生*素A(肠*素)和*素B(细胞*素)致病,表现为腹泻,轻症大便每日数次,停用抗生素后很快痊愈。
重症频泻,*绿色水样便,可有假膜排出,为坏死*素致肠黏膜坏死所形成的伪膜。
黏膜下出血可引起大便带血,可出现脱水、电解质紊乱和酸中*。伴有腹痛、腹胀和全身中*症状,甚至发生休克。
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!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咨询更多相关问题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