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炎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中医教你如何忌口 [复制链接]

1#
程少为治疗白癜风         https://m-mip.39.net/baidianfeng/mipso_8096390.html

“医生,我是不是不能吃海鲜?”

“医生,我吃点牛肉、羊肉没事吧,还是说一点也不能碰?”

“医生,吃中药是不是绝对禁止吃辣的?”

每天在门诊,医生都会遇到病人问类似的问题,今天就给大家好好讲一讲,中医为什么讲究忌口,各种病要如何忌口,以及西医如何看待“忌口”这件事。

01从中医的角度讲,病人为什么要忌口

医院朱为康医生认为,中医上所说的忌口,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,第一是为了防止病人胡乱吃东西而加重病情,第二是为了防止某些食物和正在服用的药物产生了对冲的效果,从而抵消了药效。

比如有些患者发烧感冒,这时候病人的身体极度虚弱,消化吸收能力也处于不振的状态。如果病人此时不忌口,仍旧大鱼大肉吃的过于油腻,这种情况下只能徒增消化系统的负担,食物难以消化,对于身体的早日康复也有一定影响。

针对食物抵消药物效果的情况,中医领域有一些常见的忌口。

萝卜:一些需要补气的体虚患者,中药调理通常会用到人参、*芪这些补品,而萝卜是破气的食材,如果一起吃,药性就会被削弱。

牛羊肉:牛羊肉是温热的食材,如果患者需要祛除恶热,那肯定不适合吃。

绿豆:绿豆性寒凉,体质虚弱的人比如癌症患者,大病初愈,体内元阳本来就缺失,如果再吃绿豆的话,会损伤病人脾胃,导致腹泻以及食欲不振。再者,绿豆在中药里有解百*的功效,而有些药物的药性本来就是针对病症,如果在吃药的时候吃绿豆,药性就可能会被降解。

当然,不同的忌口针对不同的病症,所以对症才是关键。

02忌口大全值得收藏

身体不舒服,医生总会叮嘱“要忌口”,除了上述几种食物之外,常见的一些针对不同病症的忌口还有以下这些,很方便记下来。

1、感冒

避免吃大枣、枸杞和乌梅。枸杞大枣是温热食材,风热感冒体内本就聚集了热量,如果还吃容易加重病情。而乌梅是收敛的食材,感冒的时候吃了不容易发汗。

2、腹泻

腹泻属破,因此要避免吃萝卜、葱、山楂、香菜以及螃蟹。这几类食材性凉寒,腹泻的时候吃容易加重症状。

3、胃病

平时要避免刺激性和难以消化的食物,酒、浓茶、蒜、辣椒等在患病期间都不要碰。

4、痛风

要避免吃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,以免加重病情。像牡蛎、蚝这些海产品以及动物的内脏,都属于高嘌呤食物。

5、糖尿病

要避免升糖指数高的食材了。香蕉、芒果、榴莲、菠萝、精米白面、土豆、糖,这些都要少吃甚至不吃。

6、高血压

患者忌钠,腐乳、皮蛋、空心菜和各种腌制品就别吃了。

7、脂肪肝

不要碰酒,另外,葱姜蒜以及辣椒咖啡这些刺激性的食物也要避免。

8、心脏病

要避免炸鱼、浓茶、红烧肉和蛋*派。

9、痔疮

要避免刺激,所以酒和辛辣的食材统统不能吃,此外,烧烤食物也会刺激肛门粘膜皮肤,也不能吃,芒果、荔枝、榴莲和龙眼这些热性的水果,也要避免。

10、咽炎患者

阴虚火旺,荔枝等热性水果就免了。牛羊肉以及海鲜这些发物,也要注意。

11、胆囊炎

要避免油腻的食物,比如肥肉、动物内脏以及蛋*。

12、慢性肠炎

避免吃油腻和多脂肪的食物,这样不利于消化。同时,薯类、豆类和牛奶这些容易产气的食物也要少吃。

13、女性来大姨妈或者痛经

要避免吃性寒的食物。螃蟹、冷饮、生拌凉菜以及鸭肉,都要避免。

03西医是如何看待忌口的?

当然,从西医的角度看,不存在这么多绝对的忌口。儿科医生裴洪岗认为,中国人的很多忌口,跟我们自身的传统习惯以及饮食文化密不可分。按照我们传统的习惯,食药同源,食物和药物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,有的食物本身也可以当药材,这样一来,药物本身所具备的热、寒、温、凉等属性,食物本身也就具备了。

比如有的食物就是发物,吃多了会上火;有的食物性寒,就有清火的作用。所以针对食物的不同属性,才形成了各种对症的忌口。

当然从西医的角度看,多数忌口本身没有明显的科学依据,但是面对一些患者的询问,医生本身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解释。所以通常情况下,生病之后吃的清淡一点,少吃辛辣食物,就成了多数的忌口。

当然,真正需要忌口的也不是没有。西医也知道,糖尿病肯定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物,痛风患者不能吃高嘌呤食物,有过敏症状的人,肯定不能碰过敏性的食材。

从食物的角度看,中医讲究食材的属性以及对症,而西医的理论则是膳食和营养的均衡。角度虽然不同,但本质而言,都是为了维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,既要保证营养,也要保证膳食的合理。

所以在日常生活中,如果身体没有明显的疾病,不妨什么都吃,不要偏食也不要过度忌讳,但要注意适度而不能过犹不及。如果出现了什么疾病,则要根据症状,适当地在食物上规避那些不利于康复的东西。

来源:39健康网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2#

对待病人在治疗期间的忌口问题,历来有两种看法:一是不问病的深浅轻重和寒热虚实,主张统统忌口;一是强调食物营养的重要,主张任何疾病都不要忌口。

这两种看法,虽都有其理由,但都是以偏概全的。

其实,任何一种饮食物,既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的一方面,也有害于脏腑功能的一方面,正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所说:“阴之所生,本在五味;阴之五宫,伤在五味”。我们应该取其利而弃其弊。

疾病的发生错综复杂,立法用方也是变化无穷的。但总起来说,不外乎“扶正祛邪”,即如何协调阴阳的相对平衡,通过经络脏腑,增加人体的抵抗力而祛除病邪,从而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。

要扶正,除了用药物、针灸等手段来保护胃气、培补正气和及时解除病邪,避免损伤气血外,还应配合适当的食物营养。这对于治愈疾病,促进康复,有着重要作用。

所以,《素问·脏器法时论》在说到“*药攻邪”之后,紧接着说: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,气味合而服之,以补精益气”。

有些疾病通过一定阶段的治疗,在邪气衰退,正气初复的情况下,就是要通过饮食的调节而收全功。

《素问·五常正大论》说:“大*治病,十去其六;常*治病,十去其七;小*治病,十去其八;无*治病,十去其九。谷肉果菜,食养尽之,无使过之,伤其正也”。

可见食物营养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。

但也应该看到,食物营养取之不当,不仅影响治疗的效果,而且会增加病人的负担。

这因为“多食咸,则脉凝泣而色变;多食苦,则皮槁而毛拔;多食辛,则筋急而爪枯;多食酸,则肉胝皱而唇揭;多食甘,则骨痛而发落。此五味之所伤也”(《素问·五脏生成》)。

有些热性疾病初愈,由于过食肉类,导致脾胃不和,气血逆乱而复发,所以《素问·热论》有“病热少愈,食肉则复,多食则遗”之说。

食物营养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少的物质,具有“利”和“害”的两面性,因而病人在服药治疗期间的忌口问题,既要忌口,又要不忌口。

在什么情况下要忌口,什么情况下不忌口,应该根据以下三方面情况确定。

1、根据疾病的寒热虚实

疾病的发生,尽管是错综复杂的,但总不外是感邪于外或病起于内,邪盛正衰或正盛邪衰,病性属阴或属阳。

所以,病人对于饮食的忌口或不忌口,首先应该根据疾病的寒热虚实来定。

一般来说,凡是属实、属热、属外感的病变,宜吃清淡而富于营养的饮食物,不宜吃肥甘厚味。

例如麻疹,是感受时行不正之气,邪犯肺胃而致的热性病变,在治疗过程中,虽然有宣透、解*、养阴先后次序的不同,但均以透疹为主。

所以在发热出疹期间,宜吃芫荽、稀粥或藕粉之类,以顾护胃气而扶正以祛邪,如果吃油腻甘甜黏滞之品,则往往引起疹*内陷,造成气急鼻扇,口唇青紫,咳喘肢厥的危候。

又如湿温病人,为湿热之邪内蕴中焦,脾胃受困,清浊相干的病变,宜吃富于营养而易消化的食品,如冬瓜汤、玉米粥之类,既能渗湿清热,又能扶正,不宜吃甜腻及坚硬之食物,以免加重湿邪而形成危急的病变。

内伤疾病,原属脏腑亏损,元气虚弱而致的病变,故其病性多寒多虚,治之当以扶正为主,在饮食的配合上,宜吃甘温之品以益气,或甘润之品以养阴,忌食辛热发散之品,以免耗气伤阴。

如肺痨多因禀赋不足,或大病、久病之后,或酒色劳役太过,脏腑亏损,邪*乘虚入侵而致,除根据病情对证治疗外,在饮食上也要适当注意。

如属阴虚,可用老母鸭肉煲黑豆吃以固本,并适当吃川贝炖冰糖以治标。

如属阳虚,可配吃桂圆肉、淮山药、莲子肉炖山羊肉。淮山药、莲子甘平,猪肉、羊肉、桂圆肉甘温,温而不燥,补而不腻,温能长养,甘能益气生血,配之得当,则正复邪去。

如吃辛燥发散之品,则往往导致耗气伤阴而邪不去。

又如肾虚腰痛,多属阴阳两亏的病变,除在治疗上用温阳或滋阴之药外,在饮食上要注意调配,民间常食用猪骨煲杜仲或猪腰煲桑寄生,效果比较好。

2、根据食物的性能

任何一种食物,对人体脏腑都有一定的影响,不过由于食物有四性(寒、热、温、凉)和五味(苦、辛、甘、酸、咸)的不同,因此,饮食物与脏腑之间有其特殊的联系。

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说:“夫五味入胃,各归所喜,故酸先入肝,苦先入心,甘先入脾,辛先入肺,咸先入肾”。

酸性收敛,甘能缓中,对肝阴不足,肝阳上亢的病变,吃一些酸性、甘性的食物,有敛肝、缓急、潜阳的作用;

反之,如属肝气郁结,胸胁胀痛的病变,治之当用疏解之法,在食物上宜配吃辛润之品,所谓“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”,这样,疗效就较佳。

苦能通泄下降,凡属实热之证,宜吃苦瓜之类,以清热泻火;反之,如属水火不济,心肾不交的病变,宜吃咸寒之品,如墨鱼、牡蛎肉之类以滋阴潜阳,所谓“急食咸以软之,用咸补之”。

甘为平味,能益气生血,凡属脾气虚弱引起的紫癜,用桂圆肉、红枣、冰糖之类炖吃,有益气摄血之功。

如属食积伤胃,不时胀痛嗳气,不宜吃甘润之品,只可吃面条之类。

辛性主升主散,凡属风寒之邪犯肺而引起鼻塞、咳嗽,可吃生姜、鲜苏叶之类以发汗祛邪;反之如属肺虚自汗,则宜益气养阴以敛汗,可用糯稻根、甘蔗之类煲水当茶饮,或喝冰糖酸梅汤,所谓“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”。

咸能软坚润下,凡热病后期,真阴亏损而便秘者,吃淡菜、鲜牡蛎肉之类,有滋阴通便之效。如属骨痿肢软之病变,不宜用这类饮食。

3、体质差异和环境、生活习性

人体由于禀赋不同和后天调养关系,体质也各有差异。

凡矮胖、属阴之体,虽吃温性的食物,亦不为害,如吃寒冷之物,则阳易伤而百病丛生。

凡属高瘦、阳气偏盛的体质,宜吃甘凉的食物,以矫正其偏颇,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;反之,如吃燥热之食物,则往往导致“阳胜则阴病”。

饮食的宜忌,除了要考虑体质的因素外,还要注意地理环境、四时气候和生活习惯等。

例如,西北地高多燥,气候寒冷,虽多吃温润之品,亦不为害;东南地卑多湿,气候温和,常吃甘淡之品,则有利于健康。

总之,病人在治疗期间,必须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、食物的性味功能、病人体质的属阴或属阳、平时生活的喜恶、地理环境、气候的变化等加以综合分析,然后决定应吃什么,应忌什么;

即使做不到不偏于阴,不偏于阳,不偏于血,不偏于气,亦即要符合《灵枢·师传》所说的“食饮者,热无灼灼,寒无沧沧。寒温中适”的要求,取其利而防其害,促进病体的康复。

医院中医馆

李克强中医主任医师/硕士研究生

医院中医科坐诊专家

医院中医科主任

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,从事中医工作四十余年,对中医肝胆胃肠胰等病的诊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,尤其对急慢性肝炎、胆结石、慢性胰腺炎、难治性消化道溃疡、消化道肿瘤等疾病治疗有深入的研究。曾获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,获得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及洛阳市*府科技成果二等奖三项。

擅长项目:中医肝胆胃肠胰病的诊断及治疗;尤其对急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胆囊炎、胆结石、慢性胰腺炎、急慢性胃炎、难治性消化溃疡、慢性肠炎、消化道肿瘤等有深入的研究;在临床中对心脑血管疾病、呼吸道疾病、泌尿系疾病、男性病等疾病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。

牛清磊中医医师

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,善于辨析体质和中药调理,能较好的运用中医针灸、推拿与牵引相结合的方法,治疗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急性腰扭伤等脊柱相关疾病。

擅长项目:中草药治疗胸痹、心悸、头晕、郁症、消渴、胃痛、喉痹、水肿、鼓胀、咳嗽、病*性心肌炎、紫斑、闭经、痛经、崩漏、不孕症、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等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