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炎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ldquo法国诗华rdquo推荐 [复制链接]

1#

仔猪腹泻降低了发病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,增加了猪只死亡率,还会导致部分猪只长期生长不良,甚至成为带*散*者,影响整个猪群的生产成绩,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损失。尤其是在农业农村部发布饲料禁抗令之后,该问题变得更为突出。

什么叫腹泻?腹泻是指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发生变化的一种临床症状,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,粪便量增加、不成形、溏便或呈液状,有时含有脓血或带有未消化物及脂肪。并发症常有水电解质紊乱、贫血和营养不良、脱水、酸中*等。临床症状有:腹泻、精神萎靡、食欲不振、形体消瘦、被毛干枯凌乱等。

1仔猪感染性腹泻

感染性腹泻因具有传染性,也称之为病原性腹泻,会导致大量的仔猪短时间暴发疾病。在仔猪腹泻病例中,感染性腹泻占绝大多数比例,发病率远高于非感染性腹泻,造成的损失也更大。一旦感染性疾病在一个猪场发生,比较难以彻底清除。

1.1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及防治概论

防治仔猪感染性腹泻的根本方法,是要从生物安全、饲养管理、饲料营养等方面入手,降低各种应激,改善动物福利,并及时免疫预防。

1.1.1感染性腹泻总防控方案

感染性腹泻,应执行以预防为主、治疗为辅的方案。

1.1.1.1生物安全预防

1)控制传染源

加强生物安全,坚持全进全出饲养模式,彻底清理、消*环境,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。保证进猪前猪舍和舍内用具已彻底消*、干燥,并保留有足够长的空栏时间。做好入群的后备母猪驯化管理,增加初产和二胎母猪的抗体水平,使仔猪通过初乳获得保护。妊娠母猪进入产房前,要做好预防免疫、驱虫、清洗消*等工作,避免因携带病原造成哺乳仔猪腹泻。对于发生腹泻的仔猪,应及时治疗以减少损失;果断淘汰没有治疗价值的病猪,避免影响猪群健康和生产性能。

2)切断传播途径

避免通过人员、用具、饲料和饮水等传播病原。一旦发现病猪,应及时隔离,清除粪便,并加强环境消*。

3)保护易感猪群

加强饲养管理,为猪群提供舒适的环境、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的饲料、清洁的饮水,适当增加免疫调节剂,并加强消*。

1.1.1.2主动免疫预防

主动免疫预防,是通过接种疫苗或摄入初乳,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(如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)的方法。根据猪场环境病原监测,对有感染特定病原风险的猪群,提前注射疫苗,以获得特异性抗体保护。可以通过疫苗获得保护的仔猪腹泻病,包括:猪传染性胃肠炎、猪流行性腹泻、猪大肠杆菌病(仔猪*白痢、水肿病等)、猪胞内劳森氏菌病(猪回肠炎)等。

1.1.2感染性腹泻总诊断方法

仔猪不同病原的腹泻症状和发病日龄有其特有的规律,都可以通过肠道内容物或粪便、小肠或结肠绒毛组织的微生物检测,判定致病原。

1.2不同病原腹泻症状及治疗方法

感染性腹泻有共性,每种疾病也有特征性的病原,发病规律及诊治方法。

1.2.1细菌性腹泻

一些细菌性腹泻的病原,通常在仔猪肠道内存在,而不表现出发病。在饲养管理、营养不当,或有应激因素出现时,会诱发细菌性腹泻,称之为条件性致病菌。如仔猪大肠杆菌及产气荚膜梭菌导致的腹泻。

1.2.1.1大肠杆菌感染

仔猪*白痢、仔猪红痢、仔猪副伤寒等,病原均为大肠杆菌。一般通过消化道传播。

1)诊断。引起仔猪腹泻的大肠杆菌疾病,主要是仔猪*白痢,即仔猪*痢、白痢的简称。*痢主要发生在仔猪出生后10d以内,仔猪排*色或*白色稀便,并身体迅速脱水,死亡率高。仔猪白痢主要发生在10~20日龄,仔猪排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稀便,病猪消瘦,发病率较高而致死率不是很高,但仔猪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。

2)治疗。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,可选择抗革兰氏阴性菌或者广谱的抗生素治疗。如氟苯尼考、安普霉素、土霉素,金霉素、新霉素、环丙沙星、恩诺沙星等。夏秋季潮湿温暖时,针对大肠杆菌感染导致的仔猪腹泻,可以加藿香散等中药配合治疗。

1.2.1.2产气荚膜梭菌感染

由产气荚膜梭菌引发的腹泻。猪肠道内存在多种产气荚膜梭菌,在肠道不同部位定植。往往是条件性致病菌,在饲养管理不当,或者应激条件下诱发。

1)诊断。产气荚膜梭菌在临床上有典型症状,小肠肠道胀气,或者蛋花样粪便(见图1)。

2)治疗。产气荚膜梭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,用抗革兰氏阳性菌、抑制梭菌的药物治疗,如那西肽、

阿维拉霉素、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、盐霉素等。也可以配合抑制梭菌的益生菌治疗。

1.2.1.3胞内劳森氏菌感染

猪增生性肠炎即猪回肠炎,是因胞内劳森氏菌感染引起的疾病。是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,未成熟的肠上皮细胞发生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猪接触性肠道疾病。

1)诊断。典型症状主要发生在月龄以后的育肥猪或者后备猪,仔猪阶段也会表现出腹泻症状。检测新鲜粪便,用PCR方法调查胞内劳森氏菌为阳性,是主要的诊断依据。

2)治疗。对胞内劳森氏菌敏感的药物有卡巴氧、泰妙菌素、沃尼妙林,中度敏感的药物有金霉素、

林可霉素和泰乐菌素,可以配合敏感药物辅助治疗。

1.2.2病*性腹泻

1.2.2.1常见病*性腹泻病

1)猪传染性胃肠炎

又称幼猪的胃肠炎,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。主要发病时间在仔猪出生后两周龄内,死亡率高。临床表现为呕吐、严重腹泻、脱水等症状。

2)猪流行性腹泻

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很相似,多发生在冬季,在我国以每年12月份至翌年1~2月多发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猪,日龄越小,症状越重,死亡率高。

3)猪轮状病*

本病多发生于天气寒冷的季节,如晚秋、冬季和早春。主要发病时间在8周龄以下猪只,日龄越小的仔猪,发病率越高。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,成为带*者,感染后可以获得免疫。

1.2.2.2常见病*性腹泻的诊治

1)诊断。病*性腹泻的粪便呈酸性,不同于细菌性腹泻的粪便一般呈碱性。可以用pH试纸简单测试判定。临床病理表现,结合实验室病理检测,可诊断病原。

2)治疗。仔猪病*性腹泻,对抗生素不敏感,只能用抗病*的药,比如血清、干扰素、利巴韦林等,也可以添加板青颗粒和*芪多糖等中药,增加多种维生素用量等辅助治疗。但抗生素可以预防继发感染的其他疾病。

1.2.3寄生虫腹泻

1.2.3.1小袋纤毛虫

由小袋纤毛虫诱发的仔猪腹泻,是人和多种牲畜共患病。

1)诊断。主要发生在仔猪断奶前后,多呈窝发腹泻。携带病原的猪只是主要的感染源,通过消化道感染。病猪症状表现为粪便稀或水样腹泻,常夹杂有黏膜碎片或暗红色血液,有恶臭味。哺乳期粪便略带灰白色,教槽后粪便多呈灰*色或灰黑色。检测新鲜粪便,发现小袋纤毛虫体,是主要的诊断依据。

2)治疗。用甲硝唑片、卡巴砷等治疗。此病容易反复发作,疗程应在3d以上。

1.2.3.2球虫病

由球虫诱发的仔猪腹泻,在地面饲养的哺乳仔猪易感染球虫病。工业化养殖利用产床饲养哺乳母猪和仔猪,大大降低了猪球虫病导致的仔猪腹泻。

1)诊断。病猪症状表现为排*色至白色水样或糊状粪便,偶尔也呈棕色,有恶臭味,病程持续4~6d,病猪迅速脱水。7~21日龄仔猪易感,在潮湿温暖的季节发病率相对更高。该病导致哺乳期仔猪死亡率变化较大,一些发病猪能自行耐过。从发病猪的空肠与回肠检查出球虫内生发育阶段的虫体,是主要的诊断依据。

2)治疗。用氯苯胍、氨丙灵、盐霉素、磺胺类或者百球清等药物治疗。球虫很容易产生耐药性,应计划性地交替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球虫病。

2仔猪非感染性腹泻

2.1非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及防治概论

非感染性腹泻主要由外因引起。对于一个猪群来说,猪只会共同面对相同的影响因素,因此非感染性腹泻具有群发性,除了急性中*,多数情况下,不像感染性疾病那么突发。

2.1.1非感染性腹泻总防治方案

对于非感染性腹泻,同样应坚持“防重于治”的原则。

2.1.1.1加强管理,预防非感染性腹泻

良好的环境控制、科学的饲养管理、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